位于松潘縣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的紅軍長征紀念碑。
一名少先隊員在紅軍長征途經(jīng)的日干喬大沼澤前拍照留念。
紅軍后代羅建國講述父子兩代人守護烈士陵園的故事。
冒雨登上松潘川主寺元寶山,走近紅軍長征紀念碑,參觀者說——
紅軍長征紀念碑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建在松潘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內(nèi)元寶山頂。
紀念碑碑座為漢白玉,寓意紅軍翻雪山的艱難經(jīng)歷;碑身為亞金銅貼面的三角立柱體,象征三大紅軍主力;碑頂一位紅軍戰(zhàn)士雙手高舉,一手持花,一手持槍,寓意紅軍長征的勝利。
紀念碑高41.3米,重10噸,建在海拔3100米的元寶山頂上。這在各類紅軍長征紀念碑中,無論是整體規(guī)模還是所在的海拔高度,這座紀念碑都要數(shù)第一。
7月29日下午,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大雨。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B組來到川主寺鎮(zhèn)。厚厚的云層下,元寶山頂?shù)募t軍長征紀念碑金色碑體仍清晰可見,碑頂張開雙臂的紅軍戰(zhàn)士塑像,宛如刺破云霄的尖矛。
不同于紀念紅軍長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戰(zhàn)斗的紀念建筑,這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的總碑,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為紀念紅軍長征而決定修建的。
紅軍后人守護紀念碑
“這就像父輩事業(yè)的一個象征”
從山腳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向上,邁過千余級臺階,才能走到金色的紀念碑身邊。
黃龍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碑園管理處紅軍長征紀念館館長向再軍冒雨帶領記者走向紀念碑。“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海拔約3000米,紀念碑的海拔高度約為3180米,大概要走過1000余級臺階才能上去。”向再軍說。
下雨后,臺階有點濕滑,走走停停,我們用了30多分鐘才走到紀念碑前。抬頭看,碑頂?shù)募t軍戰(zhàn)士塑像背靠雪山,面向草原,那里是紅軍長征北上的方向,也是走向勝利的道路。
向再軍是紅軍后代,他的父親向利順曾沿著這個方向過草地,隨紅二方面軍完成長征。1949年又隨第一野戰(zhàn)軍南下,在上世紀50年代剿匪后留在了松潘縣。
向再軍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包括姐夫在內(nèi),4個人都參過軍。給他起名叫“再軍”,就是希望他也能參軍當兵,但這個愿望沒能實現(xiàn)。
2004年,向再軍的父親去世。此后,向再軍選擇調(diào)到黃龍管理局,從2008年起擔任紅軍長征紀念館館長,一干就是十多年。
“有的參觀者會站在某處展板前,放聲大哭。”向再軍說。他們有的是和他一樣的紅軍后人,來追思先輩的足跡,但更多的是普通游客。
向再軍記得,一個吉林延邊人來參觀過三次,分別沿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的路線行走。最初是一個人,后來兩次帶上妻子一起走。“他們都是被紅軍長征的精神所感動。我的父輩親歷過長征,家里沒什么紀念,我就將紀念碑當作一個象征,一個他們曾為之努力奮斗的象征。”向再軍說。
再難都要登上山頂
“一步步走上去,才能取得勝利”
紅軍長征紀念碑為什么建在松潘縣?阿壩州黨史研究室主任肖飛解釋:因為紅軍三大主力長征都曾經(jīng)過當時的松潘境。紅軍走過的水草地、長征中重要的毛兒蓋會議都在這里。
紅軍長征途中的許多重大事件,都以雕刻或展板的方式呈現(xiàn)在梯級旁或山下的紀念館內(nèi)。還沒開始登元寶山,義烏市新提任領導干部培訓班的41名學員,就已經(jīng)被觸動了。“特別震撼,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以信仰和理想作支撐,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跟黨走。”一名學員說。
義烏市海拔只有80米左右,要登上海拔3100多米的元寶山,近距離瞻仰紀念碑,差點把大家難住。“越往上越難,而且還下著大雨,大家互相鼓勵,用了半個多小時,除了腳受傷的都成功抵達山頂,向紀念碑獻花。”培訓班領隊說。
一名學員感慨地說,“越往上越難走,感覺好像到頂了。必須要堅定信仰,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才能取得勝利。”
類似的感受,向再軍也經(jīng)歷過。擔任紀念館館長后,除了冬季臺階結(jié)冰外,他每天早上7點多就要爬到元寶山頂,檢查紀念碑附近有沒有垃圾等。
十年多,數(shù)千次登頂近距離端詳紀念碑,向再軍有時忍不住想象,1991年他父親以70多歲高齡爬上元寶山,站在紅軍長征紀念碑前的樣子。“那應該是一種混合了自豪與欣慰的表情吧。”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wǎng)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wǎng) 版權所有
防范網(wǎng)絡詐騙,遠離網(wǎng)絡犯罪。網(wǎng)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fā)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fā)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wǎng)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位于松潘縣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的紅軍長征紀念碑。
一名少先隊員在紅軍長征途經(jīng)的日干喬大沼澤前拍照留念。
紅軍后代羅建國講述父子兩代人守護烈士陵園的故事。
冒雨登上松潘川主寺元寶山,走近紅軍長征紀念碑,參觀者說——
紅軍長征紀念碑被譽為“中華第一金碑”。建在松潘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內(nèi)元寶山頂。
紀念碑碑座為漢白玉,寓意紅軍翻雪山的艱難經(jīng)歷;碑身為亞金銅貼面的三角立柱體,象征三大紅軍主力;碑頂一位紅軍戰(zhàn)士雙手高舉,一手持花,一手持槍,寓意紅軍長征的勝利。
紀念碑高41.3米,重10噸,建在海拔3100米的元寶山頂上。這在各類紅軍長征紀念碑中,無論是整體規(guī)模還是所在的海拔高度,這座紀念碑都要數(shù)第一。
7月29日下午,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大雨。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B組來到川主寺鎮(zhèn)。厚厚的云層下,元寶山頂?shù)募t軍長征紀念碑金色碑體仍清晰可見,碑頂張開雙臂的紅軍戰(zhàn)士塑像,宛如刺破云霄的尖矛。
不同于紀念紅軍長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戰(zhàn)斗的紀念建筑,這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的總碑,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為紀念紅軍長征而決定修建的。
紅軍后人守護紀念碑
“這就像父輩事業(yè)的一個象征”
從山腳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向上,邁過千余級臺階,才能走到金色的紀念碑身邊。
黃龍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碑園管理處紅軍長征紀念館館長向再軍冒雨帶領記者走向紀念碑。“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海拔約3000米,紀念碑的海拔高度約為3180米,大概要走過1000余級臺階才能上去。”向再軍說。
下雨后,臺階有點濕滑,走走停停,我們用了30多分鐘才走到紀念碑前。抬頭看,碑頂?shù)募t軍戰(zhàn)士塑像背靠雪山,面向草原,那里是紅軍長征北上的方向,也是走向勝利的道路。
向再軍是紅軍后代,他的父親向利順曾沿著這個方向過草地,隨紅二方面軍完成長征。1949年又隨第一野戰(zhàn)軍南下,在上世紀50年代剿匪后留在了松潘縣。
向再軍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包括姐夫在內(nèi),4個人都參過軍。給他起名叫“再軍”,就是希望他也能參軍當兵,但這個愿望沒能實現(xiàn)。
2004年,向再軍的父親去世。此后,向再軍選擇調(diào)到黃龍管理局,從2008年起擔任紅軍長征紀念館館長,一干就是十多年。
“有的參觀者會站在某處展板前,放聲大哭。”向再軍說。他們有的是和他一樣的紅軍后人,來追思先輩的足跡,但更多的是普通游客。
向再軍記得,一個吉林延邊人來參觀過三次,分別沿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的路線行走。最初是一個人,后來兩次帶上妻子一起走。“他們都是被紅軍長征的精神所感動。我的父輩親歷過長征,家里沒什么紀念,我就將紀念碑當作一個象征,一個他們曾為之努力奮斗的象征。”向再軍說。
再難都要登上山頂
“一步步走上去,才能取得勝利”
紅軍長征紀念碑為什么建在松潘縣?阿壩州黨史研究室主任肖飛解釋:因為紅軍三大主力長征都曾經(jīng)過當時的松潘境。紅軍走過的水草地、長征中重要的毛兒蓋會議都在這里。
紅軍長征途中的許多重大事件,都以雕刻或展板的方式呈現(xiàn)在梯級旁或山下的紀念館內(nèi)。還沒開始登元寶山,義烏市新提任領導干部培訓班的41名學員,就已經(jīng)被觸動了。“特別震撼,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以信仰和理想作支撐,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跟黨走。”一名學員說。
義烏市海拔只有80米左右,要登上海拔3100多米的元寶山,近距離瞻仰紀念碑,差點把大家難住。“越往上越難,而且還下著大雨,大家互相鼓勵,用了半個多小時,除了腳受傷的都成功抵達山頂,向紀念碑獻花。”培訓班領隊說。
一名學員感慨地說,“越往上越難走,感覺好像到頂了。必須要堅定信仰,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才能取得勝利。”
類似的感受,向再軍也經(jīng)歷過。擔任紀念館館長后,除了冬季臺階結(jié)冰外,他每天早上7點多就要爬到元寶山頂,檢查紀念碑附近有沒有垃圾等。
十年多,數(shù)千次登頂近距離端詳紀念碑,向再軍有時忍不住想象,1991年他父親以70多歲高齡爬上元寶山,站在紅軍長征紀念碑前的樣子。“那應該是一種混合了自豪與欣慰的表情吧。”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wǎng)新聞資訊中心